2015年至今的近十年里,一大批中國企業投入技術創新,以電飯煲為例,依然眾星捧月,但爆款的前綴,早已從進口變成“中國制造”,其中就有土生土長的“小熊”。
小家電的核心價值,是要超越用戶基本需求帶來體驗升級。它一定要達到兩個條件才稱得上“完全體”:一是實現剛需的滿足和傳統方式的替代;二是帶來體驗的大幅度的提高。例如有人專門增購煮蛋器,就為了保證溫泉蛋、溏心蛋的穩定出品。再如養生壺,在滿足大家“喝水”剛需的同時,還能提供任意溫度的保持等。
從這個角度來看,已經普及幾十年的電飯煲,時至今日,一些廠商主推的“柴火飯”依然是對傳統蒸飯口感的還原,本質是滿足剛需。
那在此之上,電飯煲還需提供的附加值是什么?答案是效率。對身處快節奏生活中的國人來說,幾十分鐘的蒸飯時間未免有些奢侈。可二者間似乎存在天然的矛盾——保證口感必然要更多時間,追求效率又很難兼顧口感。
首先是口感的提升。小熊電器變壓電飯煲在煮飯時,可通過鍋內-40kPa真空狀態讓水分深度滲透米芯,即便剛剛洗好的米也能達到“提前泡過”的效果,煮出來的飯顆顆分明、粒粒飽滿、口感Q彈。
其次是效率的躍升。在煮飯過程中,小熊電器變壓電飯煲的20kPa智控壓力會根據狀態自動變化,沸點最高可達105℃,讓加熱速度更快,大大縮減耗時,16分鐘可享香甜好米飯。
其實單獨來看,這兩項技術的原理都談不上復雜。但要知道,二者一個是負壓、一個是變壓,它們的融合才是真正的難點所在。正因此,小熊電器足足用了3年時間論證,前后經過12.8萬次實驗測試、1.1萬項產品調研、106份設計手稿,才最終交出答卷。
對企業科學技術創新而言,其實很多時候“不作選擇”比尋求突破更難。比如電飯煲的迭代過程,當“口感和效率”的并行技術路線走到成熟,而實現融合又需要巨大投入的時候,很多企業都作出“取舍”,僅選擇其中之一繼續向上推進。
但小熊電器似乎從不作選擇。這在其他品類上也有著清晰體現。小熊電器冰川泉飲水機不僅做到無極調溫,還能1秒瞬出開水、隨時提供10℃—15℃“不冰牙”冷水,速冷即熱不用等待。
類似的,還有最新推出的小熊電器機械艙咖啡機,54檔研磨、3重智控萃取保證每一杯都符合“金杯法則”,還能讓用戶自制綿密奶泡,“專業+便捷”二合一,小白也能迅速上手。此外,還有全新升級的兼顧“細膩口感+清洗便捷”的可拆洗破壁機……
相比作選擇,“全都要”意味著更多甚至數倍付出和投入,但小熊電器從未因此動搖。這種執著,一方面來自企業“用戶為本”的創新態度,另一方面,更源于對自身研發實力的自信。
據統計,小熊電器已組建起10余個精英研發團隊,擁有近400名專業研發人員。小熊電器始終在技術創新、品類推新上馬不停蹄,支撐起“做強剛需品類、做大新興品類”的產品策略:截至目前,其已擁有超過80個產品品類、900多款產品型號,各類解決方案覆蓋居家、辦公、戶外等一系列生活場景。
重點是,小熊電器在“增量”的同時還做到“保質”,其布局面積約2000平方米的測試評價中心,擁有安規實驗室、材料實驗室等十幾個專業實驗室,保障產品的質量可靠。
小熊電器研發投入處于連年遞增狀態,2023年研發費用同比上漲3.93%。但同時也看到,去年小熊電器凈利潤依然增長了11.2%。怎么做到的?核心在于“以提效優化成本、用銷量攤薄成本”。
首先是通過數字化升級、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布局實現效率躍升。在“321”數字化系統升級工程過程中,小熊電器建立起流程、系統和數據“三位一體”的數字化運營體系,實現業務運營效率、組織管理效率的整體升級;同時,小熊電器已布局了總面積約58萬平方米的5大智能制造基地,包含4個專業整機工廠及多個核心零部件制造工廠,持續夯實智能制造壁壘。
另外,就是通過持續增長的銷量來攤薄成本。2023年財報多個方面數據顯示,小熊電器電動類、鍋煲類廚房小家電同比增長分別為18.24%和19.84%。而生活小家電以及其他小家電的營收,則分別同比增長22.80%和67.54%。整個2023年,小熊電器出貨量達到了4480萬臺,可謂真正的完成了“薄利多銷”。
如小熊電器董事長、總經理李一峰所言:“我們過去幾年一直在打造新技術、新的生產方式,用數字化賦能生產制造,這是為了構建更強大、更完整的制造體系,最終目標是成為全世界領先的小家電制造基地。”
當下,小熊電器正加速形成內外協同互補的制造生態,并已突破30%的外部協同制造產值占比,且未來還有進一步的增長空間。
而這一切,也讓小熊電器的“高端化轉型”完成了邏輯自洽——高端不是簡單提升售價,再將成本粗暴平攤給消費者,而是用戶價值的提升。這需要更強大的技術創新、更高效的運營效率、更好的使用者真實的體驗來共同支撐,以形成螺旋上升的、可持續發展的價值鏈閉環。
24小時服務熱線:400-051-6112
市場部:400-051-6112 采購部:400-051-6112